1953年,毛泽东约薄一波谈话,说:犯错误总说由于工作忙,这不对

关注历史实战,了解更多精彩人物故事!前言薄一波,山西定襄县人,在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念书时接触到进步思想,1925年开始

关注历史实战,了解更多精彩人物故事!

前言

薄一波,山西定襄县人,在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念书时接触到进步思想,1925年开始参加一些学生爱国运动,同年加入青年团,年底转为共产党。

入党后,薄一波就在太原开始从事党的组织、宣传、群众工作。他在工作中阅读了党的秘密刊物《中央通讯》,在刊物上看到过毛泽东写的内容,第一次知道毛泽东的名字,并留下深刻印象。

之后,薄一波曾在延安、北京等地见过毛泽东,并产生了一系列对话。随着和毛泽东的接触变多,薄一波才逐渐了解这位党的革命领袖,并拥护、爱戴、信任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。

青年薄一波

初到延安,毛泽东反复对薄一波说:如履薄冰

1931年到1936年,薄一波和一部分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,关押在北平草岚子监狱。在监狱中,大家依旧很关心革命的发展形势,一起讨论中国革命未来的出路。

1936年,薄一波和战友读到了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后作的报告。从那时起,很多人已经认可毛泽东有卓越的领导才能,对他产生敬仰之情。

1943年春,薄一波到延安学习,对于延安这个革命圣地,他向往已久。到延安的第二天,毛泽东就找薄一波去谈话,两人第一次见面。

薄一波刚开始还有点紧张,但毛泽东和蔼可亲,平易近人,谈话引人入胜,紧张情绪全忘了,两人愉快的闲聊。毛泽东问:“你就是薄一波同志?”

薄一波:“是。”

薄一波

毛泽东紧紧握着薄一波的手,反复说:“如履薄冰,如履薄冰……”大概是为了记住薄一波的名字,毛泽东平时接见的人很多,记人名是个大工程。

接着,毛泽东又问:“你是哪里人?”

薄一波:“我是山西省定襄县人。”

毛泽东:“汉文帝的母亲也姓薄,她的弟弟叫薄昭,汉文帝曾被立为代王,建都在你们山西的中都。”

薄一波有点懵,对于家乡的这段历史,他并不了解,很惊叹毛泽东对于中国历史的熟悉。毛泽东继续说:“过去对你们的活动不怎么了解,你们在白区,我们在苏区,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。你的名字还是听刘少奇同志和彭真同志说的。”

刘少奇

“少奇同志的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写得很好,你读过没有?他讲修养,我讲整风,意思是一样的。中国革命有两个方面军,苏区是一个方面军,白区是一个方面军,少奇同志就是白区的代表。”

毛泽东又问薄一波的经历,薄一波介绍说:“我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,那时还是个十多岁的娃娃,不懂什么。”

毛泽东:“我们的革命,开始就是一批普通的年轻人搞起来的嘛!”

薄一波:“当时我对马列主义没有什么认识,就是凭一股热情,认定只有革命才有出路。那时我什么书都读,三民主义的书读过,陈独秀的演讲录读过,克鲁泡特金无政府主义的书也读过。直到入了党,才对马克思主义有点认识,但很肤浅。”

薄一波

毛泽东笑了,说:“人们都是这样过来的,我也是什么都信过,小时候还同母亲一起到南岳去拜过佛,后来才信了马克思主义。”

薄一波又讲了在北平监狱中的经历,毛泽东听了赞扬:“你们把监狱变成了学校,在监狱中学习革命理论,武装自己的头脑,保存、锻炼和教育了一批革命同志,这就是胜利。”

最后毛泽东还让薄一波开个名单,将同时出狱的同志都写下来。

薄一波继续讲,他出狱后到山西做统一战线的工作。山西的土皇帝是阎锡山,阎锡山很仇视共产党,他们的工作展开很不容易……

阎锡山

第一次见面,薄一波就和毛泽东谈了八个小时,谈话的内容非常丰富。薄一波对毛泽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,明明很普通的话,从毛泽东口中说出来,就有了新的涵义,让人感到他思想的智慧和深邃。

毛泽东很善于理解问题和归纳问题,薄一波向他汇报工作,谈问题,毛泽东听个大概就能做出判断和结论。

薄一波听毛泽东的演讲,很受启发

见过毛泽东之后,薄一波到中央党校学习,住在延安见到毛泽东的机会就多了。毛泽东的几次演讲,薄一波都有去,有一次毛泽东讲到消灭山头的问题,用了一个比喻。

两个小孩打架,做父母的总得先把自己的孩子骂几句,甚至打几下,然后安慰对方的孩子,才能平息。老百姓都懂得怎样处理“山头”问题,我们更应该学习老百姓的智慧。

毛泽东、周恩来、薄一波

党的七大结束时,毛泽东上台发表了闭幕词,讲了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。这个故事在中国几乎是人尽皆知的,但毛泽东的角度很独特,他以愚公的形象比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大形象,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太行山、王屋山,激励大家团结起来挖掉这两座大山。

在延安的时候,毛泽东还给薄一波讲过一件旧事,1942年夏天,边区政府正在开征粮会议。原本还是大晴天,突然就下起了暴雨,天空雷电交加。

来参加会议的延川县县长被雷劈死,消息传遍延安。街上有老百姓说怪话:“雷公为什么不劈毛主席?”保卫部门收到消息,准备追查讲这个话的人。

毛泽东知道后,没有让追查这个人,而是说想查一查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,引起了人民反感。保卫部门查了一阵子,发现陕北这个一百三四十万人口的地方,一年就征收十九万大担公粮。

党的七大

公粮征多了,人民负担太重,就有老百姓不满和抱怨。于是,毛泽东提出,把公粮减少为十六万大担,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,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减轻群众的负担。

1945年,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,薄一波参加了七大,并当选为中央委员。当时薄一波37岁,是中央委员中最年轻的,有人觉得他当选不合适。

毛泽东听说了表示:“薄一波的资历、能力都合适,怎么就不合适当中央委员呢?”有了毛泽东的话,薄一波才顺利当选。

除此之外,七大上毛泽东还提议,把几位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选进中央委员会,比如王明、张国焘等等。

毛泽东讲话

毛泽东解释说,他们的错误,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犯的,思想情绪有偏差不足为怪。现在经过整风,已经把是非弄清楚了,就不应当太看重个人的责任。

建国后,薄一波从事国家经济方面的工作

1949年10月,薄一波被任命为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部长。因为在政务院工作,其实和周总理接触更多,见毛泽东一般都是在各种会议上,谈话的机会并不多。

1953年,毛泽东专门约薄一波谈话,大概是因为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。刚见面,毛泽东没有闲聊工作,而是关心了一下薄一波生活方面的事情,正巧聊到最近正在读的几本书。

毛泽东嘱咐:“你可以好好地读几本书,读点哲学的书,学点辩证法、唯物论,也要学点逻辑。”

薄一波

实际上,薄一波平时工作,接触更多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,哲学方面的书的确是读得少了一些。毛泽东很感慨,严肃又恳切地说:“你们犯错误,总是说由于工作忙,这样说,不对!”

俄国十月革命时,列宁不忙吗?可是,列宁还是把那个错综纷繁的俄国整理出一个头绪来。你们犯错误,是由于缺乏一个贯穿一切的东西。

1921年,我们党成立以来,轰轰烈烈地干了惊天动地的事业,取得了伟大的成绩。但是,幼年的党由于缺乏经验也犯了不少错误。1942年全党整风,才真正找到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,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。

这就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,二十年了,我们才找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这个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!

毛泽东这次找薄一波谈话,主要是因为1953年年初,山东因为新制定的税制,引起了物价波动,百姓不理智地抢购各种生活物资。这是大事,毛泽东找薄一波了解情况。

邓小平和薄一波

有一次工作汇报,毛泽东对主管轻工业的同志说:“看,你们的劲头不大,就是不如重工业部门的劲头大!”这实际上就是提醒和批评搞重工业的人劲头太大了,有点压人。也是鼓励和支持更多地方发展轻工业。

薄一波对于毛泽东的建议和教导,都十分认可。后来,国家出现一些经济上冒进的情况,他也曾站出来仗义执言,但却没能改变现状。

直到七十年代末期,中国经济情况才逐渐好转,薄一波总结《三十年来经济建设的回顾》报告,辅助邓小平进行改革开放大业。

TAG:夏天,延安,白区,定襄